应用语言学沙龙第一期
各位老师:
题目: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音感知:挑战、学习与训练。
摘要: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音感知的困难体现在多个层面, 包括对于声学线索,音位线索,语言语义线索,语调等线索的利用。在音位层面上,英语元音的感知的难度远大于英语辅音。英语元音的识别困难不仅取决于汉语里是否有相对应的元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英语元音的音位范畴建立的难易程度。相对英语为母语的人,中国学生的英语元音感知更多的依赖较容易掌握的音长信息,而对于更重要的频谱信息和音位信息的利用有很大的不足。
在比较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在中国的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音感知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元音识别能力,并不比在中国的中国学生强。然而,在他们比在中国的中国学生在噪音背景下的元音感知能力要强。这说明日常的英语母语环境不一定能增强中国学生的音位识别能力,但是可以提高中国学生对于噪音的加工,能更有效的利用噪音中的有利线索。此后,在对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元音感知的训练实验中,通过对三组学生(控制组,安静训练组,和噪音训练组)的比较发现,噪音训练组的训练效果最好,其次安静训练组,最低的是控制组。而且,在训练后,安静和噪音训练组的中国学生对于元音中的频谱信息和音位信息的加工能力有显著加强。
以上的研究表明日常的英语母语环境并不能提高中国学生的音位感知能力。因此有针对性的音位训练对于提高英语元音的感知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噪音的环境下的训练对于增强中国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噪音中的英语语音感知能力也是很有益处的。即英语语音学习应该适当的在噪音背景下,并非都在安静环境下最好。
主讲人简介:刘畅,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语音与听力科学系博士毕业,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交流科学与障碍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第二语言的语音感知和发音,汉语的语音感知,听力障碍,电子耳蜗患者,以及老龄化对于语音感知的影响,语音声学,语音技术对于噪音下的语音感知的提高,以及语言,文化,和人种差异对于听觉感知的影响。